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他山之石

济宁市汶上县“三个一”构建基层治理新格局

发布时间:2022-01-12 16:12:21 信息来源:济宁市委编办 作者:hbbianban 浏览:1155 次
【字体大小:

      今年以来,济宁市汶上县贯彻落实智慧城镇要求,瞄准数字发展前沿,利用“互联网+”技术,全面启动智慧城镇建设,创新基层治理方法,不断提升基层治理水平。

      一、“一体联动”构建社会治理网格体系。一是构建全县“一张网”,在全县建立1个二级网格(共包含16个二级子网格)、16个三级网格(共包含495个三级子网格)。将城市管理、安全生产、环境保护、信访稳定、民生服务等涉及基层社会治理的事项全部纳入网格管理,实现“网中有格、格中有人、人在格上、事在网中”,确保工作触角延伸到每个角落。二是强化网格员业务培训,提升网格化服务水平。为进一步明确网格员职责定位,提高网格员业务水平,打造一支业务能力过硬、真心为群众服务的优秀网格员队伍,定期召开网格员培训会,进一步明确网格员职责、强化责任意识,加强巡查走访和入户宣传,实现群众安全感和网格满意率“双提升”。 真正做到把服务群众落实到网格,把排忧解难落实到网格,把矛盾纠纷排查化解落实到网格。

       二、“一网通办”打造便民化服务平台。一是梳理“一网通办”事项,形成格式统一的《汶上县审批服务“一网通办”事项清单表》,明确事项名称、服务类型、主管部门、办理方式等,并分别编制办事指南,为群众提供清晰指引。根据受理办结层级不同,将“一网通办”事项分为“县级审批服务事项下沉到街道受理办理的事项”和“街道本级实际开展的便民服务事项”两类。二是用精准化服务,变“群众跑腿”为“信息跑路”。在政务服务大厅各区设值班负责人1名;志愿服务者、代办人员共10名,对所有事项实行全过程帮办代办服务;在各镇街便民中心设立2个代办窗口,为所有办事群众提供全流程代办帮办服务。三是依托“互联网”,赋以政务服务“数字动能”。选取杨店镇、郭楼镇作为试点,开发了“智慧杨店”、“智慧郭楼”等手机APP、全面升级上线了“汶上智慧城镇”公众号,群众通过实名注册后可将需求和问题反馈到大数据平台,中心接到情况报告后,第一时间委派各部门、各网格工作人员进行及时处理,并建立事件上报、处理、核查、评价体制,真正做到行政服务和公共服务等资源进村入户到人,减少人力成本投入,提升乡镇治理效率。

        三、“一键呼叫”建立精准化反应机制。一是以“乡呼县应”平台为载体,搭建部门联动体系。为推动规范“属地管理”工作由文件落实到行动,汶上县以“乡呼县应,上下联动”软件平台为载体,搭建了镇街、县级指挥中心、县直部门多部门联动的运行体系。各镇街明确党政办公室牵头,综合执法办公室、综治和网格化服务中心等相关机构根据职责分工协同配合的组织架构。各镇街明确事项呼叫员,负责网格员(村、社区平台联络员)呼叫事项的分办、上报县级指挥平台以及事件办理完结后的满意度评价反馈工作。县综合治理平台负责县级“乡呼县应”指挥中心运行,明确平台管理员具体负责镇(街道)呼叫事项的分析研判和转办。县直相关部门、单位明确平台“专管员”负责响应平台转办件的接收、分办、上报。建立事件上报、处理、核查、评价机制,实现“群众吹哨、镇村响应、部门报到”服务新模式。二是衔接基层党建,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汶上县中都街道构建起“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网格党支部、楼院党小组”四级组织架构。通过建立社区“大党委”将辖区内所有网格纳入到社区党组织的管理,社区的党群服务中心实现了融合党建服务、社会保障、计生卫生、综合治理和文娱活动于一体的一站式服务,让群众不出社区就能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各类问题,实现了“社区管理无缝隙,群众服务零距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