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加强事业单位事后监管,规范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淮北市委编办采取有力措施,打通事业单位法人注销登记难点堵点,共清理应注销未注销事业单位法人89家。
高度重视提站位。清理应注销未注销事业单位法人是严肃机构编制纪律,强化事业单位法人监管的有力举措,市委编办充分认识清理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稳妥有序推进清理规范工作。
全面摸排掌实情。依托中央编办事业单位网上登记管理系统和机构编制管理实名制系统,全面梳理全市事业单位法人基本情况,重点核查2020年度报告公示中异常事业单位法人,排查出全市近年来因机构撤销、合并等情形,需要注销的事业单位法人89家,逐一核实登记信息,厘清历史沿革,制定应注销未注销事业单位清单,做到底数清,情况明。
精心组织明责任。印发通知,细分应注销未注销事业单位法人类别,列明应注销未注销事业单位法人名单,按照“谁举办谁负责”原则,明确主管部门主体责任,说明工作时间节点和工作程序。对个别情况复杂的事业单位,单独印发工作函,主动与其举办单位对接,查找问题症结,确保清理规范工作落到实处。
分类施策提质效。根据应注销事业单位法人的具体情况,分类施策。对于符合简易注销条件的事业单位法人,按照省委编办有关规定,精简办事流程,压缩办事时限,提升服务质量。对不符合简易注销条件的事业单位法人,严格按照规定办理注销登记。对同一个事业单位具有双重法人资格的,由其举办单位书面说明情况,限期办理事业单位法人或其他法人注销登记。
健全机制强监管。一是建立双重监管机制。凝聚“举办单位+登记管理机关”双重监管合力,健全“事中+事后”双重监管制度。二是建立市委编办内部联动机制。及时沟通对接业务科室,事业单位被撤销或整合后,主动联系事业单位及其举办单位,提醒其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办理注销登记,实现与机构编制联动管理。三是建立信用监管机制。常态化推进事业单位注销工作,结合事业单位日常登记管理和年度报告公示工作,对存在异常信息的事业单位,按照程序推送至全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强化信用约束。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