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编办持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优化职能、创新平台、储备人才,有效破解制约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障碍,为我市高质量转型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优化机构职能,筑牢科技创新根基。组建市委科技委员会,作为市委议事协调机构,统筹全市创新体系建设和科技体制改革,研究审定重大科技战略、规划与政策,全面加强党对科技工作的统一领导。调整设立市科技创新发展中心,统筹盘活事业编制22名,优化科技服务保障体系,强化市校合作对接、校企联合人才培养等重点任务,高效服务全市科技创新发展。
创新平台载体,提升科研转化成效。积极推进安徽高等研究院淮北分院实体化运行,探索产教融合与科教融汇新模式,推动科研攻关、成果转化和人才培养一体贯通,完成2批联合科研与人才培养项目37个,招引硕士、博士研究生126名。将上海交通大学安徽(淮北)陶铝新材料研究院调整为不定机构规格、不定经费形式、不定事业编制的事业单位,赋予单位更加灵活的管理机制,提升科研成果转化效能。
强化人才保障,蓄力科技发展后劲。紧扣科技部门“抓战略、抓改革、抓规划、抓服务”定位,在市科技局专设科技人才管理服务机构,负责科技人才战略规划、政策制定、评价激励等工作,系统推进全市科技人才“引育留用”全链条管理,引进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19个,选派科技特派员428名。精准保障科技人才编制需求,持续壮大科技专业力量,优化科技人才队伍结构,夯实科技后备人才基础。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