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农村工作会议17日至18日在北京召开。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的召开,犹如一盏明灯,为我国“三农”工作的发展照亮了前行的道路。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此次会议全面部署了 2025 年“三农”工作的重点任务,对于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一、牢记使命,坚守“三农”根基
“民以食为天,农为邦之本。”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村是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农民是推动发展的主要力量。
一是始终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为首要任务。粮食生产是“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正如谚语所说“手中有粮,心中不慌”。我们要坚决守住耕地红线,高质量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确保每一寸耕地都能发挥最大的生产效益。就像农民精心照料自己的土地一样,我们要让每一块农田都成为丰收的源泉。
二是不断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在农业领域同样如此。我们要加大对农业科技的研发投入,推动农业科技创新,让先进的农业技术如同一把把利剑,为农业生产插上腾飞的翅膀。同时,要加强农业装备的更新换代,提高农业生产的机械化水平,让农民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
三是切实提升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农民是“三农”工作的主体,我们的一切工作都要围绕农民的利益展开。要通过发展乡村富民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让农民的口袋鼓起来;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让农民的生活美起来;要加强农村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建设,让农民的素质提起来。只有让农民真正享受到发展的成果,才能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三农”工作不断向前发展。
二、创新驱动,激发“三农”活力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在“三农”工作中,创新是推动发展的关键动力。
一是积极探索农村改革的新路径。农村改革是激发“三农”活力的重要举措,我们要有序推进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试点,让农民吃上“定心丸”。要探索闲置农房通过出租、入股、合作等方式盘活利用的有效实现形式,让农村闲置资源“活”起来。要创新乡村振兴投融资机制,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投入到“三农”领域,为“三农”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二是大力培育乡村产业新业态。“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特色和优势。我们要因地制宜,做好“土特产”文章,培育出具有地方特色的乡村产业。要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让“土货”变成“金货”。要推动农业与旅游、文化等产业融合发展,打造出一批具有影响力的乡村旅游品牌,让农民在产业发展中实现增收致富。
三是充分发挥科技人才的引领作用。人才是创新的核心要素,在“三农”领域同样如此。我们要加强农业科技人才的培养和引进,让更多的优秀人才投身到“三农”工作中来。要建立健全农业科技人才激励机制,让科技人才在“三农”领域有舞台、有奔头。要加强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推广,让科技成果真正落地生根,为“三农”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三、党建引领,筑牢“三农”保障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党的领导是做好“三农”工作的根本保证。
一是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的战斗堡垒,我们要选优配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让他们成为带领农民脱贫致富的“领头雁”。要加强农村党员队伍建设,提高党员的素质和能力,让党员在“三农”工作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要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规范化建设,完善党组织的工作机制,让党组织的工作更加规范、更加高效。
二是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效能。基层治理是“三农”工作的重要内容,我们要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做好农村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维护农村社会稳定。要加强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让农民在安全的环境中生产生活。要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让农村成为充满正能量的美好家园。
三是形成党建引领“三农”工作的强大合力。“众人拾柴火焰高”,做好“三农”工作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我们要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工作格局。要加强部门之间的协作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共同推动“三农”工作取得新成效。要加强与社会各界的沟通联系,动员更多的力量参与到“三农”工作中来,为“三农”发展贡献力量。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为我们指明了“三农”工作的方向和路径,我们要牢记使命,创新驱动,党建引领,以更加坚定的决心、更加有力的措施、更加务实的作风,推动“三农”工作再上新台阶,为实现农业强国目标而努力奋斗。让我们携手共进,在“三农”这片广阔的天地中,书写出更加辉煌的篇章!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