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工作动态 > 编办动态

释存量编制“源头活水” 润公立医院“满院芳菲”

发布时间:2021-09-27 17:28:12 作者:网站管理员 浏览:14196 次
【字体大小:

  近年来,市委编办严格按照中央“严控总量、盘活存量、提高编制使用效益”的要求,围绕服务民生发展需求,在卫生领域积极推行公立医院编制周转池制度,通过建立自建池、周转池、员额池“三个池子”,同步配套岗位、职称、社保等政策,真正释放出存量编制“源头活水”,为公立医院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编制和制度保障。

图片1.png

  一是满足了公立医院的用人需求。在不新增编制总量的前提下,由省委编办统筹全省空余事业编制,通过“多元配置、一次使用”的方式盘活了存量编制资源,有效实现了编制资源跨层级、跨部门、跨行业统筹管理和使用。已建立周转池制度的5家公立医院,用人总规模较之前扩大2748名,基本满足了公立医院的用编用人需求。

  二是解决了专技人员的编制问题。编制周转池制度有效解决了专业技术人员特别是高学历、一线急需人才的编制问题。几年来,5家公立医院共有1047名专业技术人员从原来的无编可用到现在纳入编制管理,既稳定了人员心理,又提高了医院的服务水平。

  三是扩大了选人用人的自主权限。选人方面,建立以公开招聘为主、校园招聘和绿色通道为辅的招聘方式,公立医院在专业医技人员和高端人才的引进上,有了更大的自主权。用人方面,公立医院通过“四看”,即:看职称是否符合要求、职称相同看学历高低、学历相同看院龄长短、院龄相同看贡献大小,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择优标准。

  四是调动了干部职工的工作热情。通过落实编制管理、岗位设置、职称评聘、社会保障等政策,形成了较为完备的政策制度架构,实现了从单纯的编制管理到全方位服务保障的转变。以择优的方式将医技人员流转至周转池,增强了职工的归属感,激发了医技人员职称晋升的积极性,调动了广大职工干事创业的热情。

  五是打通了基层人才的流动渠道。在乡镇卫生院医生上行流动方面,县医院、县中医院2家牵头医院先后为乡镇卫生院招聘了47名医生,纳入周转池管理。服务期满后,对符合条件的可择优调回县级医院工作,落实县级医院相关待遇。在县级医院医生下行流动方面,编制周转池实施后,为培养更多优秀的乡镇医技人才,牵头医院通过安排副高以上职称医生到乡镇驻点帮扶、参与坐诊、开展培训,加大对乡镇卫生院的支持力度。通过打通上下联动的人才流动渠道,有效推动优质人才资源下沉,破解乡镇卫生院“引不进、留不住、用不好”人才的难题。

 图片2.png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